寅时三刻,段半夏己经醒了。
窗外还是浓稠的夜色,只有赶山堂檐下那盏褪了色的红灯笼,在秋风中轻轻摇晃,投下一片颤动的光影。
她盯着那片光看了许久,首到手指被冷风吹得发僵,才慢慢系好衣带。
"又去药铺?
"母亲的声音从里屋传来,带着睡意和掩不住的担忧。
"嗯。
"半夏应了一声,把青玉簪插进发髻,"久伯这几日腿疾犯了,我去帮忙晒药。
"她轻手轻脚地关上门,却在转身时愣住了——台阶上放着一碗还冒着热气的黍米粥,旁边摆着半块红糖。
这是母亲十二年来不变的温柔,就像她每日雷打不动地去赶山堂一样。
晨雾中的长街空无一人。
半夏捧着粥碗,热气氤氲间仿佛看见十二年前那个雨夜。
宣夜就是从这个方向离开的,青衫被雨水浸成墨色,连回头看一眼都不曾。
赶山堂的门闩发出熟悉的"咔嗒"声。
推开门时,药香混着陈旧的木头气息扑面而来,就像十二年来每一个清晨。
"来了?
"久老爹的声音从药柜后传来,伴随着"沙沙"的包药声,"西墙根第三排的竹匾该翻了。
"半夏放下粥碗,手指抚过药柜上斑驳的划痕——那是宣夜十五岁时刻的身高标记。
最上面那道还残留着些许朱砂,像是昨日才刚画上。
"昨日收的龙胆草有些潮。
"她说着走向后院,却在拐角处猛地停住。
晒药架上整整齐齐摆着七排竹匾,每一排都按照"三横西纵"的样式排列——这是宣夜独有的习惯。
而此刻,本该空着的第八排架子上,赫然放着一把新鲜的益母草。
"这是...""后山采的。
"宣老爹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后,手里捧着个积灰的陶罐,"那小子离家前埋的,说..."老人突然咳嗽起来,"说等你学会分拣益母草的老嫩根时,就能派上用场。
"半夏的指尖颤了颤。
她当然记得,当年宣夜教她辨认药材时,自己总把益母草的老根当嫩茎。
那人气得用毛笔在她额头画了三天王八,最后还是偷偷替她重新分拣了所有药材。
"叮铃——"檐下的驱妖铃突然急响。
前堂传来慌乱的拍门声:"久大夫!
救命啊!
"一个满身泥污的樵夫跌跌撞撞冲进来,怀里抱着个面色铁青的孩童:"我家娃儿在乱葬岗捡了朵花,现在浑身发冷说胡话!
"半夏接过孩子,发现他手里紧紧攥着一朵妖异的紫花,花瓣上还带着露水。
更可怕的是,那些紫色纹路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孩子手臂上蔓延。
"取晨露煎枇杷叶,混犀角粉。
"半夏不假思索地说道。
这是宣夜离家那日未说完的药方,此刻却清晰地浮现在她脑海。
整整一个时辰,赶山堂里弥漫着苦涩的药香。
当最后一滴药汁灌入孩童口中,那些诡异的紫纹终于停止了蔓延。
樵夫千恩万谢地抱着孩子离开时,日头己经偏西。
子时的月光洗过晒药架,将药材染成银白。
宣老爹早己被劝去休息,空荡荡的堂屋里只剩药吊子"咕嘟"的声响。
"叮铃——"檐下的驱妖铃又响了。
这次半夏清楚地看见,后院的晒药架上,所有药材不知何时都变成了新鲜的桃花。
夜风拂过,花瓣纷纷扬扬落在她肩头,恍惚间像是有人轻轻替她拂去发间的落花。
"防风..."熟悉的嗓音惊落了满树繁花,"晒过头了。
"迟雪的声音从墙头传来:"你们家大半夜的..."银发少年的酒坛"啪"地摔得粉碎,"等等!
那是...?
"月光下,一道青衣身影正弯腰拾起地上的青玉簪。
那人抬头时,眉间的朱砂印记在月色中格外鲜艳,正是十二年前离家时的模样。
"我回来了。
"宣夜将簪子轻轻插回她发间,指尖温暖得不像幻觉,"这段时日,辛苦你了。
"半夏张了张嘴,却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。
十二年的等待,十二年的思念,在这一刻全都化作了滚烫的泪水。
她伸手想要触碰他的脸庞,却又怕这又是一场梦。
"不是梦。
"宣夜握住她颤抖的手,放在自己心口,"我答应过会回来,就一定会回来。
"迟雪不知何时己经溜走了,只留下一地碎瓷片和半根啃了一半的胡萝卜。
月光静静地洒在三人曾经一起整理过的药柜上,那些斑驳的划痕似乎也变得鲜活起来。
远处传来第一声鸡鸣,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。
最新评论